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50歲以上停經婦女留意!醫:骨鬆高風險族群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黃兆山理事長呼籲:「多數人在骨折實際發生前並不知道自身已經罹患骨鬆,建議50歲以上停經婦女等高風險族群一定要透過專業骨密度檢測掌握骨骼健康。」創異/提供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黃兆山理事長呼籲:「多數人在骨折實際發生前並不知道自身已經罹患骨鬆,建議50歲以上停經婦女等高風險族群一定要透過專業骨密度檢測掌握骨骼健康。」創異/提供

本文共631字

經濟日報 蘇璽文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骨鬆為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女性50歲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會迅速上升。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因「駝矮痛」與老化的症狀類似,往往要等到骨折發生後就醫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確診骨質疏鬆症。

雖國人普遍對骨鬆認知度高,卻不見得了解其是可預防及治療的疾病,也不清楚骨鬆導致的骨折對未來帶來的影響及負擔。根據調查顯示,骨鬆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之一,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名,骨鬆性骨折一旦發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尤其是髖部骨折後造成臀部的疼痛而無法移動,以致長期臥床,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尿道炎、靜脈炎、營養不良、憂鬱症等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未來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後果,髖關節骨折發生後,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22%。此外,骨質疏鬆性骨折一年內,約有45% 年長者會再次骨折,且二度骨折將導致死亡風險增加,家中若有罹患骨鬆的長輩,不可不多加注意。

不過也不能就此認為骨鬆是年老以後才需要關注的疾病,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黃兆山理事長分享曾有一名約五十歲女性帶著婆婆就醫治療骨鬆,在醫師提醒也為風險族群後,一併進行骨密度檢測,檢測完才知道自己的骨密度T值竟然低於-3.0,比已確診骨鬆的婆婆還低!黃理事長提醒:「老化並非骨鬆唯一的風險因子,若是患有內分泌疾病,例: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或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有極高的可能導致骨鬆,不可不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2023年台灣舉辦雷射醫學盛會 ALD與APLI攜手締造歷史新頁
下一篇
水星生醫*治療DMD新藥傳捷報!獲美FDA孤兒藥資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