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6字
新型微創療法 無需進行開胸手術即可完成 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手術風險
心臟瓣膜可確保血液正確流經心臟各腔室,並流向身體其他器官,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這些瓣膜無法正常運作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如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閉鎖不全及三尖瓣閉鎖不全。這種情況會導致血液鬱積或倒流,迫使心臟加倍工作,並導致虛弱、胸悶、呼吸急促、水腫等症狀。
傳統上,這些病症要透過手術來治療,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侵入性手術。尤其是對於老年人或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幸運的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出現一種經導管介入的新型微創治療方法。此治療無需進行開胸手術即可完成,只需透過鼠蹊部股動脈放入導管,透過導管操作進入在超音波指引下進行瓣膜治療,置放新的主動脈瓣取代嚴重鈣化開口狹窄的舊瓣膜,或利用特製的夾合器穩定夾在二尖瓣或三尖瓣的葉片上,關閉閉合不全,減少反流。這樣的治療方式大大縮短住院時間,也降低手術風險。對於高風險患者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舉例來說,一位高齡80多歲的張老婆婆,因多重嚴重瓣膜疾病、心房顫動、心臟衰竭等問題,產生反覆咳嗽、水腫、腹水、食欲不振、呼吸喘無法自理生活,上個洗手間都需要家人協助,耗費全力喘不過氣,反覆住院未見起色。經過林口長庚瓣膜團隊評估、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病人前後經歷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二尖瓣與三尖瓣經導管瓣膜夾合修復治療。治療後,食欲明顯改善、水腫情況變得容易控制,逐漸能自理日常生活。後續的復健訓練也讓張老婆婆現在到診間是健步如飛,不用輪椅更不需要人攙扶,體態變得有些圓潤,氣色也很好,跟過去因心臟衰竭導致的水腫完全不同。
目前國內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依照健保給付規範,給付與高手術風險或無法接受傳統手術病患,需要事前申請評估。而經導管瓣膜夾合修復術(TEER),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病患可以選擇自費治療。隨著經導管技術不斷進步,心臟瓣膜病患不再僅限於傳統手術的選擇。這些微創技術不僅減少手術風險,恢復時間更快,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儘管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些治療方法。未來,隨著更多臨床試驗的完成及新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經導管治療將會造福更多患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