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花蓮好+創業沙龍論 培力在地企業發揮共善ESG

本文共1316字

經濟日報 劉美恩

世界上真的賺錢的企業,都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賣故事,然而當今最容易打動人心的故事,似乎都圍繞在ESG。花蓮縣政府昨(7)日在舉辦花蓮好+創業沙龍論壇,參與講者都不約而同強調,在永續淨零挑戰下,ESG將是新創行銷轉型最好的起手式。

舉辦花蓮好+創業沙龍論壇吸引近百位花蓮企業參與。
舉辦花蓮好+創業沙龍論壇吸引近百位花蓮企業參與。

配合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花蓮成立縣地方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並連續二天舉辦「地方創生交流沙龍」,邀請聯合創新加速器策略長鄒淑文、前資誠創新創業部執行長羅沁雯、台灣ESG旅遊推廣協會副理事長蘇聖珠向玉里企業分享品牌行銷及ESG趨勢,吸引近百位微型企業參加,共同激盪新思惟。

聯合創新加速器策略長、智坊創客執行長鄒淑文分享自媒體當道、培養內容武功相當重要。
聯合創新加速器策略長、智坊創客執行長鄒淑文分享自媒體當道、培養內容武功相當重要。

聯合創新加速器策略長鄒淑文強調,ESG海嘯排山倒海,衝擊台灣供應鏈,他以蘋果為例,生產一支手機的排出的碳是80公斤,企業不做ESG,面臨失去訂單的風險,善於以故事行銷的蘋果系列,從改變世界、創新的行銷議題,逐漸轉向ESG,愛護地球形象,向果粉及供應鏈傳達迎向永續零碳的決心。

然而不僅大廠重視行銷,台灣品牌Blueseeds芙彤園在純淨台東以自然農法復育土地種植香草,扶助小農原民,聘任盲胞當調香師,推出認養一畝田,讓企業名人跟進。芙彤園賣的不是洗沐產品,是對大自然的一份友善,芙彤園在商模及行銷上的創新,在在擴展在ESG影響力。

前資誠創新創業執行長羅沁雯強調,聯合國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括「消除飢餓、教育平權及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永續農業」。其中,經濟(E)、社會(S)、環境(G)三大面向形成對應關係。但賺錢的企業不代表善盡社會責任、透過ESG指標,能觀察出一家企業在經營時是否兼顧社會及環境層面。

前資誠創新創業部執行長羅沁雯。
前資誠創新創業部執行長羅沁雯。

羅沁雯認為,大廠為落實ESG、從採購、契作到公益共創、都開啟花蓮有機小農契機,花蓮有機「小農」應轉換思惟,擺開單打獨鬥局面、彼此資源串連,合作打群架。鄒淑文強調,花蓮企業在品牌的發展過程中,資源不比大型集團,但藉由與大廠共創、讓資源共享,落實ESG專業分工。

台灣ESG旅遊推廣協會副理事長蘇聖珠。
台灣ESG旅遊推廣協會副理事長蘇聖珠。

花蓮縣政府行政研考處處長吳昆儒致詞表示,花蓮是台灣最大的有機農業耕作地、其面積佔全國有機耕地面積近四分之面積,高居全國之冠,具有永續農業發展條件,目前花蓮縣政府不僅輔導地方創生、還積極協助在地產業運用數位工具積極轉型,陸續引進國際大廠資源,同時也正輔導在地小農企業,成為參與企業共善影響力的ESG夥伴。

花蓮縣政府行政研考處處長吳昆儒強調引進資源,推動永續轉型及地方創生。
花蓮縣政府行政研考處處長吳昆儒強調引進資源,推動永續轉型及地方創生。

ESG帶來新契機,地方小農如何跟上腳步,成為大型企業合作夥伴?台灣ESG旅遊協會副理事長蘇聖珠強調,許多地方創生團隊在做的事,其核心價值都能 的扮演企業的策略伙伴,如花蓮小農目前從事的復育小米、保種、護權種樹等符合SDGs健康、永續及跨域生態,花蓮推動的永續旅遊更是發展低碳的城巿典範。

為促進花蓮業者與企業共善永續影響力的合作機會,花蓮縣政府成立花蓮地方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並推出「花蓮好+ 永續影響力提案培力計畫」,透過系統性的提案培力課程、工作坊及媒合活動,培育花蓮在地企業發揮共善創新精神,今年預計培力十個示範案例,讓花蓮在ESG佔有一席之地。

花蓮好+ 永續影響力共好平台計畫:https://reurl.cc/8j9a77

數位轉型關鍵力學院課程: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307031649233146872090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帝亞吉歐「第 20 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正式開跑
下一篇
明台產險永續績效受青睞 奪TCSA永續報告書銀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