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離岸風電國產化 永續發展關鍵

本文共1386字

經濟日報 邱四珍

國際離岸風場因零組件、工作船供應斷鏈,導致風場建置延誤、失敗的案例頻傳,知情人士表示,科技產業是台灣護國神山,而能源供應穩定是支撐科技產業的基礎,離岸風電身為科技產業必要的綠電來源之一,維持發電穩定至關重要,設備供給安全對風場後續維運影響重大,政府近日重申會持續朝國產化目標努力,其實就是為了協助台灣的離岸風場未來在維修、施工上保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能量,降低國際供應商供貨不穩的干擾。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政府仍會朝風電國產化目標努力。 業者/提供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政府仍會朝風電國產化目標努力。 業者/提供

截至11月,台灣離岸風電已達360座,設置容量全球排名第7位,是全球少數離岸風電突破2GW的國家;我國離岸風電建置逐步完工,亦挺過今年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康芮颱風接連帶來的強風豪雨考驗,颱風過境期間亦穩定輸出電力。

「台灣的離岸風電建置正處於關鍵時刻,包括後續運維期能否成功,取決於設備供給安全。」任職於離岸風電開發商的一名資深主管指出,美國能源公司GE Vernova因其生產的18MWHaliade-X風機發生多起故障事件,決定擱置製造該型風機,導致今年4月紐約州能源研究與發展局(NYSERDA)取消了3個裝置容量超過4GW的離岸風電計畫;紐澤西州原規劃選用該型號風機的Leading Light Wind專案,也因找不到合適供應商,在9月向主管機關申請暫停計畫。

他進一步舉例指出,去年11月丹麥能源公司Orsted宣布停止開發美國紐澤西州兩個離岸風電專案,引發產業界譁然。Orsted取消開發計畫的主因之一正是船舶供應延遲,連累整個計畫併網時程延宕數年,導致開發專案不再具有財務可行性。這些國外案例都凸顯,風機、海工船舶因交期問題致風場建置延誤、甚至失敗的情況屢見不鮮,確保設備供給穩定是離岸風電發展成功的關鍵。

截至11月,台灣已有超過360座離岸風機。 業者/提供
截至11月,台灣已有超過360座離岸風機。 業者/提供

長期關注綠能產業發展的台大工學院院長江茂雄也表示,全球離岸風電領導企業沃旭說他們自己做運維,運維可能從歐洲來嗎?不可能啊,運維一定要找在地的,他指出,對國際開發商來說,國產化政策也是有利的,無論是面對風場開發或未來運維,國內有產能對他們來說,絕對是正面的,因為可藉此掌握工程進度與產能,降低不確定性。

台灣風能協會理事長、海大河海工程學系教授簡連貴受訪指出,包括英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在推動綠能產業時,均會考慮國內產業發展的需求,在經濟總和或項目方面訂定相關規範,舉例來說,英國曾設定2030年本土化達到60%的目標,便是一例證。他認為,產業關聯政策使政府能夠在推動綠能同時,建立國內的供應鏈韌性,對於整個離岸風電產業,提升競爭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顧問公司InfoLink也觀察,儘管經濟學家批評本土化要求會提高電價與投資風險,但它同時也有機會扶植產業、帶來就業,並提高大眾對再生能源的支持度,因此多國政府在權衡之下,仍可能會要求本土化。

世紀風電水下基礎建設。 業者/提供
世紀風電水下基礎建設。 業者/提供

知情人士指出,能源關鍵基礎設施韌性,是日前總統府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時與會委員們的關注焦點,風場不只要建置,還要後續維修、營運,但現階段全球供應鏈失衡,凸顯出強化本土製造業及船舶在地供應韌性的必要性。

政府是否鬆綁風電國產化引發國、內外相關廠商關切,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在10月中旬重申,政府仍會朝風電國產化目標努力。知情官員指出,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以巴衝突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下,確保關鍵設備供應韌性至關重要。適度國產化有助台灣風場永續經營,對於強化台灣能源韌性有幫助,這也是總統賴清德大力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灣安進齊心公益!同仁共踏善行 伴弱勢兒少成長路
下一篇
微小創新帶來巨大改變 中原大學USR論壇「解鎖你的永續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