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8字
忘記了、找不到、想不起,這些突發小狀況發生時,總讓我們感到煩躁,甚至影響整天的心情,同樣的焦慮對失智長輩而言,難道不是倍增的負面感受嗎?
在進入長照領域之前,對這行的刻板印象不外乎陪伴長輩、幫忙備餐、帶長輩散步曬太陽,直到轉換跑道,才完全推翻筆者心中「看起來輕鬆」的想法,尤其面對失智長輩的不按牌理出牌,首要任務永遠是換位思考。
記憶被否定、遺忘的恐懼,加深失智長輩的不安,所以他們不斷提問、一再確認,只為證實自己仍然是正常的,這樣的情緒深藏在長輩內心,只有就近接觸才能明白,或許這會是很多人老後的樣子。
中心有位「假日爺爺」總會反覆詢問:「今天星期幾?」剛開始,大家只認為他是時間感錯亂,不久後又聽爺爺呢喃著:「我每天來這裡,沒去上班怎麼辦?」這才注意到,其實他對中心的作息是有記憶的,或許長年習慣上班,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讓他無法適應、感到失落,此時我們就會安慰他:「今天是星期日放假不用上班。」
所以我們也嘗試多多認識爺爺,了解他的脾氣,由於自己台語不流利,便善用這點請爺爺指導,從教學相長,慢慢與他培養出友好關係,間接就深入了解爺爺的責任心強,自我要求高,相對的也具備著好面子的個性。
當我看到他寫了一手好毛筆字,都會大力的稱讚,面對新遊戲、新事物,知道好強的爺爺怕做不好,就用「共同完成」的方式,兩人一起腦力激盪共同破解,一方面轉移他焦慮不安的黃昏症候群徵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年邁的爺爺動動腦、動動手,可謂一舉多得!
而在這樣和長輩的互動中,我深刻的感受到,陪伴最需要細心的觀察,洞悉長輩內心真實感受,再透過各種協助方法,去達到他健康復能的終極目的。
「照服員」是一份有溫度的工作,在爺爺奶奶人生的黃昏時刻,建立基本尊嚴與一貫的生活自信,也讓我們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實現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價值。
失智症照護並不容易,若能將自身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相信能使照顧者減輕一些壓力與負擔。你有失智照護的經驗分享嗎?歡迎投稿info@stipendiary.com.tw。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