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宏亞讓廢棄花生膜起死回生 製程廢料回收再循環

本文共660字

經濟日報 經濟部工業局/產業綠色成長推動成果系列專欄

以「在地永續,幸福延續」為願景,成立40多年的宏亞食品,致力提供優質產品,同時兼顧環境平衡,因此宏亞積極導入循環經濟管理模式,並推動廢棄物資源化,包括將汙泥、下腳料廢餅製成有機肥,以廢棄花生膜養殖蚯蚓,讓蚯蚓產製的肥份來種植花生及其他蔬果等,透過友善環境方式支持契作小農,提供原料耕作農產品,並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創造共好的環境。

為了強化食品品質,宏亞在2011年起開始添購設備自行炒豆,宏亞為解決在炒製的過程中所產出的大量花生膜廢料,因而反覆實驗,就為找出花生膜重新創造價值的方式,經測試終於成功開發將花生膜融合餅乾下腳料,並添加益菌發酵成粉狀的有機質,餵食土壤中的蚯蚓後,產生的蚯蚓糞土就能成為有機肥料。

除此之外,宏亞再進一步實踐循環再利用的理念,取用食品廠房的廢棄塑膠籃,鋪上巧克力共和國園區中,定期修剪的樹枝所打成的木屑做基底,中間鋪上發酵過後的有機質用以餵養蚯蚓,而最上方透過泥炭土播種種菜,讓蚯蚓糞土供給蔬菜養分,既不施打農藥,也不刻意施肥的做法,宏亞也在2020年中開始分享花生有機土給長期合作的雲林花生農試作,待技術成熟、足以規模化後,便可將花生膜再度回到乳加的生產鏈,擴大實踐循環經濟效用。

如此一來,採用花生膜製成的有機質可化為高營養價值的肥料,不僅避免將近1萬2千公斤的花生膜被丟棄,每年亦節省超過10萬元的廢棄物委外處理費,不需要化肥即可種植花生的程度,也避免了1年將近12,000公斤的花生膜被丟棄,讓宏亞成為食品業中的學習典範之一,也期待未來能將友善耕作的方式,擴及整個乳加產能使用的花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我國產業面對綠色潮流的挑戰與機會,自102年度起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簡稱產基會)執行「產業綠色成長推動計畫」,透過綠色技術與跨業合作推廣、綠色創新體系輔導、產品與服務綠色創新輔導、綠色成長宣導推廣等作法,協助產業推動綠色升級轉型,彰顯技術、產品以及服務的綠色價值與提升競爭力,並且從各項綠色議題中掌握關鍵新商機,發展出對環境更為友善的營運模式。【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上一篇
光洋科 從廢料到尖端材料的推手 通過BS 8001循環經濟認證
下一篇
新竹人還不是「科技新貴」 資產才看到台北人車尾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