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快評:馬英九讓大陸面對「中華民國」的存在

本文共575字

聯合報 特派記者賴錦宏/南京即時報導

「祭祖之旅」活動開始的第一天,前總統馬英九分別在中山陵和江蘇省委書記會見時,公開提到了「中華民國」國號和「總統」兩個詞,顯示大陸對馬此次祭祖之行可能已有默契。而且在中山陵書法落款處寫了「百十二」的民國紀年,也重提「馬習會」稱習近平為習先生,馬英九的大陸之旅讓大陸正式面對「中華民國」的存在。

在馬政府執政時期,因為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所有協議和互惠互利措施,都建立在這個基石上。

儘管對於九二共識內涵,北京只希望「一中」,台灣突出「各表」,但對國民黨和藍營支持者而言,「九二共識」已創造了一個可以暫時擱置爭議、建立交流合作框架的快速列車。

有觀點認為,經過廿多年的變化,「九二共識」已經過時,卻始終創造不出讓北京和台北都能接受的新的政治對話、政治合作框架。「九二共識」依然是大陸堅持和台灣交流的基礎。

與綠營長期以來操作的「抗中保台」不同,國民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國框架」,並不希望看到兵凶戰危。

有大陸涉台學者稱,馬英九率團登陸,突出反映了台灣有識之士避戰避險的努力,反映了台灣民眾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他也坦承,馬英九就代表了「九二共識」,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馬英九今天也提到了避戰等詞彙,兩岸要建立互信,才能夠避免戰爭的風險,用交流來取代對抗,用協商來取代衝突。然而,這需要與對岸大量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目前的綠營並不想這麼做。

前總統馬英九廿八日在南京拉貝故居參訪。 記者賴錦宏/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廿八日在南京拉貝故居參訪。 記者賴錦宏/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協助企業碳盤查及減量規畫 環保署6月先預告3子法
下一篇
台積董座籲重新檢視綠電政策 經部回應 兩面向改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