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33字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今(8)日發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將台灣排名在第67名,為倒數第七名。環境部回應,CCPI評比方法有爭議,不具代表性,若以具公信力的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資料庫(EDGAR)中各國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數據,在全球210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45名,屬前段班,於亞洲僅次於日本。
正在杜拜召開的COP28持續呼籲各國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德國看守協會一年一度的CCPI評比結果出爐,台灣為倒數第七名。
環境部表示,德國看守協會為民間組織,並非聯合國官方機構,評比結果也未被聯合國或主要國家納入官方文件,只是在COP28會議期間召開記者會對外公布。
初步審視今年結果,與我國鄰近日本、南韓如過去十餘年評比,均無法取得佳績。反觀2022年燃煤發電占比仍高達60%的國家,如印度(74.28%)、印尼(61.55%)、中國大陸(61%),且持續擴增燃煤發電機組,卻可分別獲得CCPI第七名、第36名及第51名佳績,與COP28目標背道而馳。
環境部表示,CCPI是以「人口數」及其為各國設定的2030目標來決定排名的關鍵因素,無法反映各國減少多少溫室氣體排放,也看不出各國在再生能源設置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努力。
CCPI 評比方法包括「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再生能源」及「氣候政策」。以「溫室氣體排放」為例,是以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該機構為每個受評國家的目標達成情形計分。
CCPI設定我國2030年人均溫室氣體排放必須降為2.4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然而人口超過14億的印度(目前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約2.27公噸),卻設定其2030年目標可以成長到4.83公噸;至於南韓、日本,則分別設定2.41與3.34公噸,也較我國寬鬆。
若再納入世界排放量排放量大國,如: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來看,CCPI給予2030年目標值分別4.07公噸、7.57公噸與7.05公噸,也比規範我國目標寬鬆。
至於CCPI下其他指標,如「再生能源」及「能源使用」評比項,同樣呈現設定不合理目標的現象。依據CCPI現有設計,我國每位國民必須較全球多數排碳大國履行更多減量工作,同時負擔更多再生能源開發責任,此評比方法明顯不合理。
環境部引用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以「全球大氣研究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EDGAR)今年提出的「各國溫室氣體排放報告」來說明我國與其他國家減量成果比較。該報告統計2022年各國溫室氣體排放情形,全球相較於2005年增加27%,其中大陸與印度分別成長86%與79%,南韓與新加坡則分別成長25%與37.6%,相對之下,我國降低7%,不僅優於全球表現,在210個國家中排名第45名前段班,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