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255字
要在聯合國場子裡「看見台灣」十分不易,吸引全球超過7萬人到杜拜參加的史上最大氣候峰會COP28,在民間團體、官方與邦交國協力合作下,13天會議期間透過多場活動「借殼上市」,努力讓台灣的名字發光。
自11月30日起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即將在12日畫下句點,究竟要如何加速因應氣候變遷危機,考驗197個締約國共同解決問題的誠意。
● 被迫隱形 台灣透過友邦發聲
雖然全球暖化議題理應「沒有人是局外人」,偏偏台灣無法成為締約國,在政府氣候談判中被迫隱形。受壓迫經驗豐富的台灣,生存之道除了自動跟上國際新規則,在聯合國體制外取得「同等學力證明」,還有就是透過友邦發聲。
在氣候議題上,台灣與太平洋島國等邦交國的合作特別有意義。這些經濟低度發展的小島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甚低,卻深受其他高碳排國家所帶來的暖化之害。
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自然資源和商業部長席克(John M. Silk)在該國與台灣工業研究院合辦的COP28場邊論壇中說,「1.5度C對馬紹爾而言是生命問題」,海平面上升正逐漸吞沒這些小島國的土地,他哽咽的說:「沒有島就沒有我們,當你失去你的國家,要去哪裡?」
太平洋島國需要「氣候正義」,台灣則需要國際正義。當擁有經濟力和技術力的台灣大力協助這些友邦因應氣候威脅,而擁有聯合國席次和氣候公約締約國身分的友邦在會場為台灣打抱不平,就是向國際傳達、凸顯各自遭遇的不正義。
因此,這種互補不該成為台灣酸民口中「又來要錢」,或是友邦懷疑台灣只想利用而缺乏真心的「弱弱相欺」。特別在氣候這個橫掃全球各領域的議題上,更有機會互相拉抬。
COP28會議期間,帛琉(Palau)、史瓦帝尼(Eswatini)等共6個友邦元首利用其「國家宣言」時段發言感謝台灣協助該國建立氣候韌性,並呼籲讓台灣參與峰會;其中數個國家館的設置受台灣贊助,不僅空間提供台灣民間團體、半官方機構舉辦講座,還有5個邦交國與台灣團體聯名舉辦、列入COP28官網正式議程並直播的場邊論壇。
● 環保團體、企業積極參與 提升台灣能見度
除了邦交國幫助台灣在聯合國場子「借殼上市」,台灣環保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的活動力也有極大助益。
例如台灣民間這次參與一大特色,就是科技業的空前踴躍程度。包括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和永續長劉靜靜、華碩永續長吳澤欽都來到杜拜。
集結全台逾百家企業的「台灣氣候聯盟」首次在COP場內設館,台達電、台積電等90家贊助企業的標誌,成為布滿整面牆的主視覺。彭双浪告訴中央社記者,許多與會者造訪他們的館區,對與台灣科技業的合作機會表達高度興趣。
這正突顯了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關鍵地位,也是氣候議題的重要一環。供應鏈減碳進程箭在弦上,是台灣出口產業的重大壓力,但表現得好也將成為轉型典範。
氣候峰會在聯合國體系裡很特殊,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主要由公共衛生和醫界人士參與不同,COP除了政府代表,更是非政府組織(NGOs)和各種領域專業者的天下,台灣與各國民間團體平起平坐,有別於政治上的受排擠。
這讓沒有真正NGO的中國弱點曝露出來。
● 沒有NGO 曝露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議題軟肋
中國民間團體在COP28的場邊活動以企業和學者為主,例如中央社記者曾走進一場「加速綠色創新論壇」,空間比其他場邊論壇大許多,主持人來自中國科技大廠華為,講者中除了他國NGO代表,還有3名都是華為的公共關係部門主管,與台灣企業多由永續長出席大異其趣。
再如聯合國氣候公約官方認證的九大社群之一「青年氣候行動」(YOUNGO)各國成員在COP會場十分活躍,「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參與其中,並在部長級會議上發言。相形之下,中國青年能與國際青年一同站在政府的對立面,監督談判、表達異議嗎?
甚至在一場帛琉與台灣民團合辦的論壇中,台灣排灣族青年分享了原住民向政府抗爭的案例、環團代表直言在台灣談氣候議題不能不談原住民人權,看似揭露台灣做不好的一面,但除了在場帛琉官員略顯尷尬,台上台下的台灣與會者卻十分自在,凸顯台灣的民主自信。
● 氣候峰會成國際外交場域 台灣仍有進步空間
不過,正因氣候峰會已成國際重要外交場域,台灣的突圍之道仍有進步空間。
多次參與COP的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觀察,這次慕尼黑安全會議(MSC)舉辦「氣候安全時刻」(Climate Security Moment)周邊會議,強調氣候政策須與國家安全、外交與國防政策相互整合,德國也順勢提出全球首個「氣候外交戰略」,強調在COP體制之外,要透過各類雙邊與多邊合作,加速全球能源公正轉型。
他表示,這次台灣雖有超過120名各類身份的與會者,但由於欠缺整體性的「氣候外交戰略」,無法在各類限制下發揮具體綜效。
趙家緯舉例,眾所矚目的「損失與損害」基金在COP28開幕第2天便通過,當時多個國家紛紛提出捐助承諾,總計已達近8億美元,台灣在與邦交國合作的官方周邊會議上,卻未見對小島國家提出新的氣候援助承諾。
換言之,台灣在策略上其實可更「趕流行」,緊跟氣候峰會的新聞焦點,在國際輿論最關注的議題上趁勢而為,會比自己努力在場邊造勢、帶話題更易見效。
政府在COP28期間於杜拜捷運站設置顯著廣告,環境部長薛富盛與跨部會團隊和四政黨立委也都來到杜拜,投注許多心力。展望未來,趙家緯建議勿將每年氣候峰會視為一次性的活動,而要有整體氣候外交戰略,好好把握氣候議題在國際外交上日益攀升的重要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