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11字
毛孩經濟崛起,寵物溝通師、寵物行為治療師等新行業誕生,因愛小動物的心,希望透過專業「轉譯」將毛孩一舉一動化為人類語言,說出寵物需求,改善同居生活,為人寵共好發聲。
說再見是生命最難的一堂課,人與人之間如此,對寵物與主人更是這樣,人們用後天學習的語言、文字道別,小動物們以本能交流,寵物溝通作為橋梁,串聯起不同物種間不一樣的互動,讓毛孩臨終前的道愛、道謝與道別得以傳遞,這是寵物溝通師Pin(化名)的日常。
想更了解毛小孩,讓共同生活更好,身為毛孩媽的Pin展開特別的寵物溝通之旅。從2017年開始接觸,當初資訊少,Pin看書自學,以動物本能交流方式進行思想,與寵物對話,練習過程察覺天分,隨著開始幫助別人與毛孩,互相理解的喜悅,讓她興起以此為職業的念頭。
對近期投入臨終寵物溝通的Pin而言,難忘一隻認識很久、即將臨終的貓咪,為了告別展開交流,貓咪「聊」了很多生活細節,比如喜歡坐在專屬寶座和「爸爸」一起看電視,希望日常可以維持下去,每一個被貓咪牢記心中的小確幸沖淡了悲傷,卻讓離情依依更深刻。
華語地區寵物溝通尚無完整培訓體系,沒有業界考核制度,都是師徒制,Pin曾參加工作坊和老師學習,「老師傳授宗教層面,不是我的興趣」,宗教與魔法系統以信仰與通靈訓練,重視心靈成長進修,以Pin的觀察,多數台灣寵物溝通師一開始都是從宗教、身心靈系統入門。
心理潛意識系統是寵物溝通另一門派,重視直覺,研習動物行為與心理學,Pin就是其中一員,她說,心理潛意識重視動物透過本能傳遞訊息的驗證與真實性,在意訊息代表意思,希望提供實質交流。「我很開心有機會投身這個領域」,這份工作讓人類與寵物互相理解。
同樣愛著小動物的首名華人動物行為學家戴更基,看診時認真閱讀表單,一次耗時40至60分鐘,那是寵物主人4小時用心填寫問卷,1.5至2小時的看診,全家人都須到場,因行為治療不像外科手術,行為問題牽涉寵物出生、主人居家環境、對待方式,及這輩子所經歷事件。
戴更基1997年起投入動物行為治療領域,他拿著存了多年的百萬存款,遠赴美國、澳洲拜師,「大家都笑我傻,學了沒有用的東西」,在所有人都認為動物行為只是訓練的年代,他先一步領悟動物行為是醫學,動物行為治療透過環境控管、藥物與行為矯正等,類似人類的精神科。
就像人們心理出狀況,造成行為問題,應該掛號身心科,戴更基說,以動物行為治療而言,比如有隻狗每當敲門就會咬人,行為醫學會採取避免敲門與藥物控制,此後主人能明顯感受到寵物大幅改善,再透過餵食等放鬆練習,慢慢教小狗遇到敲門就回房間,避免咬人事件再發生。
戴更基見證動物行為治療觀念漸漸走進亞洲,但台灣多數人仍認為怪怪的毛小孩要訓練,寵物心情卻未被接住。
他看過太多寵物活在不安陰影之下,如在診間遇過分離焦慮症長達9年的狗,主人離家,就躲進衣櫥,不吃不喝,主人外出8小時就痛苦8小時,「不能怪主人,主人不懂」。
雖然台灣有許多人投入動物行為治療,但正規者少之又少,戴更基認為,行為醫學是最難的,非常細緻,學習5年以上才能簡單開藥,「我花了20多年,還覺得遠遠不夠」,每年北美、歐盟名師檢討會都不缺席,不斷地學習成了動物行為治療者的修行之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