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0字
電信網路詐欺損害民眾生命財產,造成國安危機。監察院日前通過監委所提的防治電信網路詐欺調研報告,指出門號核配浮濫、數位平台治理、人頭帳戶、虛擬貨幣制度等問題,促請行政院評估改善相關缺失。
監委賴鼎銘、范巽綠、趙永清、葉宜津、林文程、賴振昌、王麗珍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監察院交通及採購委員會,體切社會對電信網路詐欺防治不力的批評,因此啟動「政府防制電信網路詐欺之對策與檢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
監委指出,監察院交通及採購委員會、內政及族群委員會、財政及經濟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司法及獄政委員會聯席會議昨天已通過調查研究報告,將促請行政院確實評估改善相關缺失。
監委提到,政府雖陸續制定「打詐綱領1.0」及「打詐綱領1.5」,惟至民國112年電信網路詐欺案件數量仍突破2萬件歷史新高,情勢不容樂觀。綜觀國內尚有門號核配浮濫、數位平台治理制度亟待建立、人頭帳戶仍待有效控管、虛擬貨幣制度有待健全,建議行政院持續積極檢視行政面稍嫌薄弱環節,透過上游清源防制提高整體打詐綜效。
監委透露,行政院雖已動員16個部會推動識詐措施,但詐騙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影響範圍幾乎擴及全民,因此識詐工作需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與民間公司、社團、宗教團體、社區組織合作,推動各項識詐作為,並建議政府導入「公私協力」及「循證治理」概念,提升識詐效果。
監委強調,詐騙集團目的不外乎取得金錢,因此金流管制及洗錢防制措施實屬打詐政策核心,但第三方支付的虛擬帳號,因審核較寬鬆已成為詐騙工具,虛擬貨幣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及快速跨境移轉等特性,已成為詐騙集團詐欺洗錢犯罪工具。
監委指出,政府雖已陸續修訂並強化管理措施,但相關措施成效仍待檢視,政府除應積極分析後續執行成效,並滾動式檢討相關法規疏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