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92字
環境部今天召開第5次碳費費率委員會,預計討論碳費費率調整規劃及優惠費率等項目。過去會議已就徵收碳費對國內GDP、CPI等影響,依不同費率進行模擬,評估徵收碳費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環境部今天召開第5次碳費費率審議會。由於環境部長彭啓明會前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再1、2次會議能決定碳費」,因此外界期待本次就能有結果。
總結過去4次審議會,已由各國碳定價制度、徵收碳費對國內消費影響等逐漸收斂議題。今天會議將先報告不同費率對個別產業進行評估分析,才會進入委員討論。
前次會議中以6個費率情境,包含每公噸新台幣100、150、300、500、800、1000元,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模擬數據;環境部強調,依據科學評估及已公布的碳費收費辦法,徵收碳費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另外,環境部以美國研究案例顯示,以碳稅達成35%減量成效之條件模擬,長期下對於就業及總體經濟衝擊呈現正面效益,其結果是因低碳轉型而產生新的就業及投資機會。
根據本次會議議程,將針對碳費費率調整規劃及優惠費率等項目,再次進行深水區的討論。諸如討論至2030 年訂定費率期數、2030年的費率等,以利產業即早因應。
其實,產業、環團早已針對碳費費率隔空喊話許久。產業界認為,若每噸碳收500元以上,對水泥、鋼鐵等產業實質上會造成很大衝擊,即使表面上對經濟影響不大,但利潤空間嚴重萎縮,也會削弱產品國際競爭力。
環團則認為,碳底價(優惠後的費率)需對齊已開發國家的碳定價水準、不低於300元。若優惠後的碳費價格過低,企業恐需向他國繳納碳關稅,無法讓碳費留在國內做更有效益的運用,有損產業競爭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