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9字
台灣的機場管理所需的模擬分析,向來委託國外團隊執行,不但昂貴,也不一定貼近需求,運研所花6年時間,成功建置本土技術,經測試可及早有效發現瓶頸與問題。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介紹研發成功的本土化機場營運管理模擬技術,預計明年初移轉給桃園國際機場與民航局管轄的機場。
運研所副所長王穆衡說,這套本土化軟體主要針對機場空側部分,使用者可自由設定機場場面配置、參數數值、機場起降航班數量、起降間隔,還可設定空側運轉情境,包括起飛、降落、滑行等,及拖機與地停等實務操作;並可因應不同天候及工程變動情境,進行方案評估與擇選,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瓶頸,找到排除問題的辦法。
王穆衡說,開發本土化的機場空側管理系統時,是參考桃機的數據及經驗,但也適合用在台灣的其他機場,功能包括機場空側場面管理、航班管理、專案管理及模擬評估,使用者可自由設定機場場面配置、參數數值、機場起降航班數量、起降間隔,可設定空側運轉情境,包括起飛、降落、滑行等,及拖機與地停等實務操作;並可因應不同天候及工程變動情境,進行方案評估與擇選。
例如,8月某一天,桃機雙跑道都正常運作,尖峰時間出發班機每小時延滯3到9分鐘,若關一條跑道,尖峰時間班機出發每小時延滯時間,將增加到580到650分鐘,為雙跑道時的72到193倍。
王穆衡說,機場向國外購買一次性專案管理的軟體,約新台幣上千萬元,運研所開發的軟體則免費給台灣的機場使用,不但讓機場省成本且能更貼本土化需求,目前已完成桃園機場多項實際案例分析及驗證,10月在民航局與桃園機場各完成1場軟體教育訓練,並邀請飛航服務總台、台北國際航空站、高雄航空站、台中航空站等參與,加強後續實務應用。
今年3月,桃機南跑道大修而關閉,因作業疏失,發生大塞機,運研所事後用相關數據驗證,的確與實際狀況差不多,未來有了本土化的空側管理軟體,可及早釐清不同情境及場面施工導致的瓶頸與造成航班起降延滯的問題,並設法解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