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股海自由行/今年投資…掌握三類績優股

台股。(本報系資料庫)
台股。(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323字

經濟日報 劉坤錫

新年伊始,揮別困頓的2022年,迎接嶄新的2023年。1月台股投資表現,預估從新曆年到農曆年這段期間,大盤仍維持區間震盪表現,指數下緣接近季線位置具支撐,上緣受到全球景氣面隱憂、基本面調整,包括1月12日即將公布美國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字,市場將密切關注通膨緩解情形,若沒出現意外,預估台股在農曆年前有機會挑戰14,500~14,600點上緣位置,若通膨緩解優於市場預期的「低於7%以下」,不排除有機會挑戰15,000大關。

農曆年後,金融市場關注焦點會逐漸變化。2022年由美國聯準會(Fed)主導利率決策,一言一行動見觀瞻,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神經繃緊;從2023年起,Fed的升息決策雖對市場仍具負面衝擊,但應不至於再重演跳水式的調整。然而景氣衰退的疑慮,與企業獲利的下修,反將對股價的調整較為敏感。受此影響,預估台股元月行情不用期待過高。

對2023年而言,仍有四個關鍵變數,左右全球金融市場投資表現。首先,第一個是俄烏戰爭在2023年是否結束,如果戰況繼續拖拖拉拉,將對全球原物料、能源價格構成威脅,亦連動對通膨緩解速度的研判。第二是中國大陸防疫政策鬆綁,管制逐漸放寬後,短期間,確診人數急速上升,將對大陸製造業、服務業造成冰凍式的壓抑,也影響全球需求面的預估,進一步連動庫存去化速度;未來須密切觀察大陸確診人數何時出現緩和,重新回復各產業鏈運作與經濟的正常步調。

第三個變數是,如果前二項因素影響使全球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通膨緩解速度變慢,加上美國目前就業情況表現良好,是否觸發美國聯準會將進一步升高終值利率水準,維持更強勢的鷹派政策,屆時全球資本市場將重啟新一輪價格調整潮,2023年景氣復甦步調勢必再度延後。

反之,未來Fed視通膨情況,釋出停止升息的正面訊息,將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正面的激勵效果,有望帶領股市走出陰霾。

最後是各行各業的景氣調整步伐,以科技業來看,觀察消費性電子包括PC、NB能否在2023第2季前調整完畢。目前市場觀察部分產業較快會在第1季調整完畢,較慢會出現在第2季,當然也有少數公司表示會延到第3季,產業基本面的調整速度也必須密切追蹤。

以上變數牽動2023年金融市場的敏感神經,若部分變數出現脫軌的情形,將牽動法人機構對2023年金融行情的判斷。倘若保持目前現況,第1季台股仍將以橫向盤整為主,非電族群有機會遞補電子族群輪番表現,例如生技股、觀光股、解封受惠股等,等到科技業庫存調整到一定程度,資金又將重返電子族群尋找獲利機會。屆時市場人氣亦會回流,帶動成交量逐步放大到1,500億至2,000億元之間。

揮別2022年艱困的一年,面對2023年仍處於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的投資氛圍。投資人在布局規劃方面,不妨把握今年各產業於庫存調整階段,掌握基本面佳、庫存調整能見度高、具利基期產品的績優個股為主,以電子股來說,中長線投資方向,可著眼於自動化、電動車及綠能與電力供儲等能源相關族群為主,如果投資人難以掌握個股適切買賣時點,建議可以把握台股指數型或類似半導體或電動車等產業型ETF商品,在第1季台股橫向盤整階段逢低布局,甚至可以利用定期定額方式進行中長期扣款建立核心部位,掌握回升契機。(作者是新光投信董事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股海自由行/經濟Q2回溫 長線買點浮現
下一篇
股海自由行/散熱、ABF載板、蘋概 聚焦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