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人口高齡化 衝擊勞動市場

人口高齡化,衝擊勞動市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人口高齡化,衝擊勞動市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153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

台灣少子女化現象持續,據內政部所公布的人口統計,自2020年起,已連續四年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呈現「生不如死」的現象,人口結構持續邁向高齡化,衝擊未來的勞動市場。

內政部統計至2023年底,總人口數達2,342萬442人,年增15萬5,802人,終止2020年以來連三年人口負成長。

不過,人口止跌回升的原因並非生育率提高,而是因為疫情後,民眾陸續恢復戶籍,遷入人數大於遷出人數,抵銷了低迷的出生率對於人口的影響。

近年出生與死亡人數
近年出生與死亡人數

若僅觀察自然增加部分,2023年全年新生兒僅約13萬5,571人,年減3,415人,再創統計以來的史上新低;死亡人數20萬5,368人,死亡比出生多6萬9,797人,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2.99。截至2023年,已連續四年「生不如死」,且差距逐年擴大。

觀察近五年新生兒人數,呈現逐年下滑,分別為2018年18萬1,601人、2019年17萬7,767人、2020年16萬5,249人、2021年15萬3,820人、2022年13萬8,986人。

而2023年全年新生兒數持續減少至13萬5,571人,也成為內政部統計以來,新生兒人數史上新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發會每二年會根據最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戶籍遷移等進行統計,推估未來約50年人口數,根據最新一期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指出,2023年出生數推估值為14萬至14.6萬人,然而實際出生數僅約13.5萬人,已跌破國發會先前預估的低標,少子女化問題比想像中嚴峻。

少子女化最大影響層面就在未來勞動力的補充,若從國發會所公布人口推估報告中顯示,我國勞動力人口在2015年達最高峰後開始遞減,預估將由2022年1,630萬人,續減至2070年699萬人至828萬人,減少一半以上。

除人數減少外,我國工作年齡人口結構亦呈高齡化。自2007年起,45至64歲人數已超越15至29歲及30至44歲,成為我國工作年齡人口主要年齡層。

至於45至64歲占工作年齡人口的比率將由2022年43.3%,上升至2070年46%至53.8%,表示未來我國工作年齡人口約五成屬45至64歲的中高年齡層。整體而言,未來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將呈現年齡層較低者占比下降,年齡層較年長者占比上升之趨勢,勞動力將更趨高齡化。

此外,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攸關一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當工作年齡人口占比愈大,不僅代表勞動力資源充沛,亦等同於扶養比愈低,代表社會的經濟負擔相對愈輕,對整體社經發展創造人口紅利。

反之,當工作年齡人口愈來愈少,須照顧與扶養人口比例愈高,對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則較不利。

報告中也顯示,以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大於三分之二,或扶養比低於50簡單做為人口紅利時期的分界來推算,我國人口紅利時期約於1990年開始,並將於2028年結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0721 每周一勢重要圖表
下一篇
內湖大學周邊租金 全台最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