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首證實 北榮:頑固型憂鬱症會遺傳一親等罹病增9倍

本文共743字

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

憂鬱症對於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大,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團隊研究發現,頑固型憂鬱症( TRD)患者,其一親等罹患頑固型憂鬱症的風險多增加9.16倍,不僅如此與一般人相比,罹患其他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增加2到3倍的機會。此研究為全球第一篇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有基因遺傳風險,今年四月獲精神領域頂尖國際期刊「AMA Psychiatry」刊登。

李正達指出,憂鬱症患者若長期未獲控制,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自殺風險,且會加速大腦退化;然而超過三成的憂鬱症患者,屬於「頑固性憂鬱症」,使用抗憂鬱藥物的效果不佳,經研究顯示,頑固性憂鬱症患者比一般憂鬱症患者,有著更明顯的大腦功能缺損。

李正達表示,如果患者的年紀都是48歲,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頑固型憂鬱症患者,大腦皮質活性與一般憂鬱症患者相比下降較為顯著,也解釋頑固性憂鬱症患者的認知功能表現下降,且社會職業功能有所減損。

李正達表示,先前研究已經發現,若憂鬱個案對於特定種類抗鬱劑的治療反應良好,則其家族中另一憂鬱成員對於同一種類抗鬱劑的治療反應大多也會不錯,加上基因研究顯示,頑固型憂鬱症可能與突觸、神經可塑性、腦部滋養因子等相關基因的變異性有關。雖然目前研究結果並不一致,但已暗示頑固型憂鬱症與遺傳有高度關連。

李正達團隊研究我國人民就診資料,在串接不同資料庫後找出患者的一親等,如父母、子女後發現,頑固型憂鬱症患者一親等,不但增加9.16倍頑固型憂鬱症的風險,也增加2至3倍得到其他精神疾病的機會,像是焦慮症、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甚至思覺失調症等。

李正達說,病患對於抗鬱劑治療效果不佳,並不代表對其他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方式就沒有效,更早期積極的開立有效的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方式,像是重覆透顱磁刺激術(rTMS)可幫助改善症狀。

以相同年紀非頑固性憂鬱症與頑固性憂鬱症的患者相比,大腦皮質活性與一般憂鬱症患者相...
以相同年紀非頑固性憂鬱症與頑固性憂鬱症的患者相比,大腦皮質活性與一般憂鬱症患者相比下降較為顯著。圖/台北榮總提供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團隊研究發現,頑固型憂鬱症( TRD...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團隊研究發現,頑固型憂鬱症( TRD)患者,其一親等罹患頑固型憂鬱症的風險多增加9.16倍。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與其研究團隊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會遺...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與其研究團隊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會遺傳」。圖/台北榮總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星巴克「買1送1」又來了!網:沒星冰樂、買1送2也不買
下一篇
威力彩第113037期 頭獎槓龜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