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80字
由國際奧委會(IOC)資助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變性女運動員的握力更強,但在跳躍力、肺功能與相對心血管適能表現卻低於女性運動員。這可能打破外界對於變性女與女性同場競爭,享有壓倒性優勢的刻板印象。
紐約時報報導,該研究也比較了男性與變性女的運動能力。研究作者之一、IOC醫學與科學委員會成員皮茲拉迪斯(Yannis Pitsiladis) 說,最重要的發現是,鑑於生理差異,「變性女性並非生理上的男性」。
已有社會輿論要求禁止變性女參與女子競賽,少數奧運項目也禁止變性運動員參賽。該研究則提出不同看法與數據,呼籲不要急於擴大禁令。紐時指出,隨著巴黎奧運與美國總統大選逼近,這場爭論可能會愈演愈烈。
本月出版的《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刊登布萊頓大學這項通過同儕審閱的新研究,納入19名「順性男」(指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歸類的性別相同)、12名變性男,以及23名變性女、21名順性女。
所有參與者都從事競技運動或接受每周至少三次的體能訓練。研究人員說,所有變性女選手都至少經歷一年的抑制睪固酮和補充雌激素的治療。所有參與者都不是國內或國際比賽的運動員。
研究發現,變性女選手的握力大於順性女,但肺功能與相對最大攝氧量卻低於順性女。在一項測量下半身力量的跳躍測試中,變性女選手的得分也低於順性女與男性。
該研究承認存在一些局限,包括樣本量較小,以及沒有對參與者的變性過程進行長期追蹤。不過,正如過去研究所顯示,變性女選手跟順性女比起來確實有一項優勢:握力,即衡量整體肌肉力量的指標。
但運動科學教授皮茲拉迪斯說,運動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各種因素的組合,而非單一參數。
他說,男性運動員在經歷青春期後會長得更高更重,變性後必須「用更小的引擎乘載這個大骨架」。他以排球為例,變性女選手的「跳躍與攔網的高度將與之前不同」,「她們可能發現,整體而言表現沒那麼好」。
研究作者們因此警告,不要假設參加女子賽事的變性女運動員具有不可改變、不成比例的優勢,也建議不要採取「預防性禁令和排除運動資格」的做法,因為這並非基於特定運動項目的研究。
目前美國已有25州制定法律,禁止變性運動員參加青少女和女子比賽。
今夏巴黎奧運最受矚目的兩個項目:游泳和田徑,還有自行車運動,都禁止青春期是以男性狀態度過的變性女參賽。橄欖球以安全為由,全面禁止變性女參加,而那些獲准參加其他運動的變性女選手,往往面臨著更嚴格的睾固酮抑制規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