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一顆蘋果救台灣 成過去式

本文共640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隨著近年來智慧手機、筆電市況疲軟,加上蘋果的利潤愈來愈低,包括可成(2474)、緯創(3231)等台廠都逐漸淡出蘋果供應鏈,加上科技趨勢主流也正逐步轉移到AI應用,過往「一顆蘋果救台灣」的時代已逐漸成過去式。

以可成為例,剛切入iPhone機殼供應鏈時,毛利率動輒45%至50%,隨著蘋果陸續扶持大陸手機機殼供應鏈,引爆市場削價競爭搶單,可成毛利率直直落,甚至僅剩「2字頭」,導致可成在2020年選擇退出這片紅海市場。

不光是可成,和碩(4938)集團旗下鎧勝(5264)以及代工大廠緯創,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陸續退出iPhone供應鏈,只是上述二家業者與蘋果分手的方式較為和緩,而可成則是「壯士斷腕」,直接出售旗下iPhone機殼生產基地給陸廠藍思科技。

業界人士指出,早在AI應用橫空出世之前,台廠就已警覺到蘋果iPhone訂單的利潤正快速下滑,但礙於訂單量大,加上當時尚未有新的科技主流能取代,因此都在忍痛接單,承受來自紅色供應鏈的削價競爭;如今AI應用火熱,台廠若在蘋果鏈無利可圖,勢必會加速「脫蘋」,轉頭擁抱AI市場,緯創正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業界人士分析,目前iPhone機殼的毛利率恐怕只剩下「1字頭」,遠不如全盛期動輒四、五成;反觀AI相關應用毛利率都至少在「3字頭」,而且不僅毛利率高,單價也高,吸引不少關鍵零組件廠積極搶進,科技主流的改變,也正影響蘋果供應鏈的變化。

法人指出,擠入蘋果鏈不必高興得太早,退出蘋果鏈也不必過於悲觀,唯有公司本身的營收、獲利持續成長才是正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塑企業攜手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 擴展惜食服務量能
下一篇
六企業擴大在台投資 穗高、千附、茂迪等也要加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