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AI助攻普惠金融/AI造福人群 五帖藥讓金融接地氣

本文共161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何佩儒/專題報導

AI讓金融服務更接地氣,近來的生成式AI浪潮,更擴大了普惠金融的場景,不過,隨著AI的深化應用,人們也面臨了演算法偏見、黑盒子與資料保護等風險與挑戰。如何善用可信任的AI落實普惠金融,產、官、學界提出五大解方。

第一,善用「邊緣AI」(Edge AI)。

曾任IBM首席科學家的圖策科技執行長林清詠解釋,邊緣AI主要是將資料放在「地端」機器,且僅在私有雲使用,能確保資料不會被任何第三方使用,適合金融業採用。

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方元沂認為,ChatGPT擁有高算力,但是演算過程耗能,很多金融機構也怕上網使用後,造成機敏資料外洩。相較之下,透過邊緣運算,數據不會記錄在雲端,可保護客戶隱私,也因為相對不需要開發如ChatGPT這樣高階算力的超級電腦,還可節省資源,將是未來趨勢。

善用數據解決問題

第二,用數據解決偏見問題。

Lydia AI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說,實務上要預測某些疾病發生率,通常會發現偏鄉地區特別高,但偏鄉真的是高風險嗎?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或許是理由,但統計上缺乏足夠的數據,造成偏鄉一點資料就被放大,就容易變成偏見。

解決方式或許可以針對需要被保護的一群人,在預測模組中調整權重、參數,讓偏鄉民眾有比較公平的分數。不過,李俊毅也強調,「過分去調整,反而變成另一種偏見」,以健康分的預測為例,還要參考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如果我自己亂調,衛福部給的統計跟分布都已訂好了,我們沒用,就會有問題」。

第三,主管機關要擁抱創新、避免法規障礙。

「黑盒子」(Black Box)是發展AI的痛點之一,可信任AI因此成為解方。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郭唐幃說,美國、歐盟等各國相繼提出AI草案、治理框架,強調AI要有可解釋性、透明性等;國內金管會年底也將提出金融業運用AI指引。

業者則盼指引不要訂得太過僵化。一位壽險高層說:「科技不斷演進,但科技業不像金融業高度監理,金融主管機關只會Say No。Say No很簡單嘛,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轉入地下,如果Say Yes,就要找解決方案。」

他建議,面對AI浪潮,監理機關心態也須調整,要跟著擁抱創新。

政府統合克服障礙

目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AI課程的林清詠也說,在法規上,政府有時不要限制太嚴,有些東西也不能只從想像出發。從立法觀點來看,可以要求AI技術或服務提供者,必須揭露其訓練的資料及模型的來源。

此外,AI技術快速發展,監理機關也得跟上腳步。方元沂說,用AI監理AI,需要專業的資安、科技人才,未來政府應投入更多預算來因應。

第四,數據取得需要政府出面統合。

金融業屬於高數據壁壘行業,儘管掌有客戶敏感個資,卻不能隨意運用,資料閉鎖、無法分享,是金融業未來運用AI最大的威脅,「金融業真正的敵人不一定是金融業,反而可能是科技業」。

一位金控高層建議,政府應登高一呼來統合數據,克服資料取得障礙。例如現在出國刷護照、人臉辨識就能通關,這套數據如果可以讓銀行使用,KYC(認識客戶)就可以更快,甚至連詐騙集團踏進銀行大廳馬上就會被發現。

但目前這些資料都不是開放資料,每家銀行都要花上千萬元,重新做一套人臉辨識,並苦嘆人數、資料不夠完整。

開放運用是一刀雙刃,一定會有人質疑隱私問題,「你可以讓人民有選擇的權利,就像你要不要走自動通關一樣。」該高層說。

第五,善用生成式AI擴大金融防詐,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品質。

生成式AI有助推廣金融教育,像是Gogolook旗下「袋鼠金融」推出的「Roo AI」,就是運用生成式AI,提供金融知識智慧問答服務。

產品負責人劉睿哲說,Roo AI上線以來民眾問題包山包海,不少人會拿自身碰到的狀況來詢問,是否正遭到詐騙,也有弱勢族群說急需一筆錢,小孩餓好幾天了,能不能拿信用卡借錢等。他認為,能發揮「對話」優勢的生成式AI,將更加活化普惠金融的場景。

方元沂認為,金融業未來必須能將科技、金融專業及法律對消費者保護這三件事串起來,才能兼顧營利與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各國金融業都運用AI做什麼、各國紛紛提出AI治理政策
各國金融業都運用AI做什麼、各國紛紛提出AI治理政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AI助攻普惠金融/創意右腦 有問必答
下一篇
AI助攻普惠金融/打破偏見AI 防「逆選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