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75字
中華政府與公共政策學會24日舉辦「環境永續與台灣碳戰略思維」講座,由前考試委員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錦堂擔任主持人,主辦方邀請金士懿博士主講「全球永續與碳戰略思維」議題,深度探討戰略思維的重要。
金士懿教授表示,「實現永續」為目標的產業轉型,面對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挑戰已經迫在眉睫,包括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社會不平等,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重要發展議題,均是全球各國政府積極研擬法規調適的優先考量,而對於以科技產業出口為導向的我國,掌握全球法規動態與對應的法規調適,實已來到刻不容緩的時刻,2021年歐盟提出「雙軸轉型」已是歐洲各國政策推動以及建立戰略目標的清晰概念,更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政策思考依據之一。
金士懿表示,能源是支持科技的動力,能源更與環境永續的碳排放議題息息相關,能源、減碳與環境永續,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更加引導碳戰略建置發展的重要性。
金士懿進一步指出,由於中國、歐盟、東協於2021年就已經分別制訂永續分類標準,美國在2023年更提出CCA(Clean Competirion Act)與FPF(Foreign Pollution Free Act)等相關清潔能源機制法案,研判在歐盟2026年1月1日過渡期結束,實施付費制的CBAM,將會讓各國的碳戰略規劃布局的身影更趨顯著。
未來,不只東協,其他經濟體也正在制訂各自的永續分類標準時,需要考量的不只是各自的國內情況,同時也面臨到綠色資本跨境流動障礙的問題,因此更須考量與國際分類標準間的兼容性。並建議政府可以建立跨部會更寬廣的碳戰略政策邏輯,以因應更加艱澀的國際貿易環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