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印尼農民栽培台灣品種甘藍菜 感謝技術團打造新墾區

本文共939字

中央社 記者李宗憲雅加達29日專電

駐印尼台灣技術團去年1月開始在北蘇門答臘洪邦哈孫杜丹縣建立生產教學示範區,訓練農民提升蔬菜作物技術能力。當地農民栽培台灣品種甘藍成果豐碩,感謝技術團協助打造新墾區。

洪邦哈孫杜丹縣(Humbang Hasundutan)里雅村(Ria-ria)的農民強帕諾(Jonparno Sitohang)自去年底開始接受台灣技術團的輔導,栽培台灣品種甘藍,面積大約0.7公頃。他表示,很高興能夠成為技術團的合作夥伴,因為能管理較大面積的土地。

強帕諾在成為技術團的合作夥伴前,只耕種不到0.1公頃的土地,其餘空地因缺乏資金與技術而被迫閒置,但現在他能在0.7公頃的土地上種滿甘藍菜,感到非常開心。

強帕諾說:「我很高興能成為駐印尼台灣技術團的合作夥伴,對合作成果感到很滿意,且對於作物的栽培也有更多認識。」他補充,在結束甘藍栽培後,希望能繼續和技術團合作栽培紅蔥。

他表示,技術團進駐里雅村後,得到當地社區大力支持,由於技術團的教學方法淺顯易懂,也適合當地現況,吸引許多人來參觀學習。

強帕諾希望未來能夠持續在自己的土地耕種,並向技術團學習,這樣將來就有機會成為獨立農民,並提升收入。

駐印尼台灣技術團從2023年1月開始在洪邦哈孫杜丹縣透過「北蘇門答臘省大蒜與紅蔥產銷輔導計畫」,呼應印尼政府提出的「糧食生產基地計畫」。

技術團在當地建立5公頃生產教學示範區,訓練農民提升蔬菜作物技術能力,引入適合當地氣候的紅蔥與大蒜品種,並協助農民增加通路選擇。

駐印尼台灣技術團指出,北蘇地區栽培面積廣大,單靠人力栽培效率較差,必須導入現代化的農機具增加栽培效率,因此在建立示範區時,首要任務是降低土地坡度。

另外,因應旱季大面積的供水需求,技術團也導入半自動噴灌系統,將原本耗時半日的灌溉工作,降低到數小時就能完成。

在輔導農民方面,技術團透過提供農資材借貸,解決農民規模化栽培的資金問題,同時定期舉行研習班,分享有別於當地的作物栽培管理模式。

像是去年10月就曾邀請來自台灣農業部的土壤肥料專家,指導農民如何透過當地常見的有機資材製作堆肥增加土壤肥力,並減少化學肥料使用。

技術團表示,2024年將擴增合作農民人數至40名,紅蔥與大蒜的輔導面積達20公頃以上,持續與當地農友擴大北蘇地區新墾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傅崐萁登陸盼帶陸客到花蓮 綠委批只代表立院少數
下一篇
日本正露丸報告造假 食藥署:已請業者回收近9千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