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思考方塊/衣to衣循環 打造淨零經濟

淨零碳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淨零碳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275字

經濟日報 王仁宗(新光紡織零售部協理)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紡織被列為重點淨零轉型產業之一。根據BBC報導,每年全世界生產1,000億件衣服,其中高達57%會受到土地掩埋,這意味著超過570億件衣物,會因材質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自然分解時間。如聚酯纖維,其分解就需要高達450年的時間。

然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出,聚酯纖維是服裝產業中使用最廣泛的原料,約占全球纖維總產量52%。更令人擔憂的是,2021年全球聚酯纖維的總使用量統計約為5,700萬噸,但僅有15%的聚酯原料來自回收再製,其中99%來自PET寶特瓶,而非紡織品,而後者的產量正在迅速增長。

紡織品持續擴張,除了被掩埋的衣物量可觀,影響土地空間與環境,廢棄衣物流向也存在問題。其中有25%會被焚燒,10%面臨降級回收,最後只會有8%進入二手衣市場,有機會再次被利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源頭著手,思考如何讓有限資源不再被過度開採。透過讓廢棄衣物能夠100%再生成為一件全新成衣,達到所謂「衣to衣」的循環,方能有效減少碳足跡並降低廢棄物的產生,循環經濟將是紡織業達成永續商業模式的最終目標。

紡織業如何從線性經濟轉向循環經濟?

過去我們「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線性經濟模式,已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衝擊。要讓紡織業的商業模式獲得永續轉型,關鍵在於讓產品的生命周期轉換為「製造—使用—循環」真正實現衣to衣的循環再製,如此便能減少資源開採需求,避免汙染與廢棄物的產生。

循環經濟是兼顧經濟活動與環境生態的商業模式,對於需要大量原料、廢棄物也不勝其數的紡織業而言,更是突圍關鍵。

如同垃圾分類需要將紙、金屬、塑膠等分開丟棄的道理,不同纖維材料要被持續運用,回收階段勢必要將不同材質進行篩選和分類,本身也是一項技術和成本上的耗損。

因此,布料就須採用材質單一化來進行織物設計,在成衣階段也因應「單一材料」的設定,如扣件、縫線等副料,也須採用單一材質,讓產品在生命周期結束時直接進入再生處理程序,作為新的成衣原料被循環使用,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同時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產品的可循環性。

紡織產業正面臨永續革新,也是為了回應各大企業客戶提出的綠色採購目標。

例如,企業客戶每年都大批訂購的團體制服,若能依循循環經濟策略,幫助客戶建立循環供應鏈,實現紡織品資源的最大化和循環利用,來達到永續創新和企業採購的雙贏策略,其中有三大好處:

一、0%生產汙染。使用循環經濟策略意謂著無須不斷開採新原料,原料從廢棄品而生,能有效減少石油提煉。

二、0%焚燒汙染。無需焚燒舊衣服,衣物汰換回收後可重新進入循環產業鏈,能夠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一件100%導入循環計畫、使用回收材料再製的男裝短袖Polo衫為例,能顯著降低58%的碳足跡。

三、增添企業永續形象。讓品牌與永續理念並肩前行,如今已有眾多企業為綠色採購做足準備,紛紛在制服採購時導入永續策略,包括:新光產物保險、遠雄海洋公園、台新金控、台灣三元能源科技(台泥企業團)等。

想要解決廢棄物不斷暴增的現況,企業需要選擇具備循環經濟理念的供應商夥伴,以此減少能源耗費,實踐經濟效益與永續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智慧經營/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 沉澱思維 打破舊框架
下一篇
發現薇趨勢/別急著看衰AI Pin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