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動能轉強金融股 可留意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231字

經濟日報 陳奕光

國內金融三業2023年累計稅前獲利7,036億元,年成長46%,寫下歷史次高紀錄,主要是去年銀行受惠台美利差擴大,SWAP業務大幅挹注獲利、信用卡及財管手收亦創下歷史新高;壽險方面,除擺脫防疫保單的陰霾,並自2022年底陸續進行資產重分類,減少債券利率變化對淨值的影響。

不過,避險成本仍居高不下,壽險業去年避險成本達3,602億元,創史上新高;證券業則因台股漲幅近27%,帶動獲利成長。

四家金控2024年前二月自結獲利為981億元,年成長率105%,主要是銀行業續認列SWAP投資收益、國內外股市表現佳,帶動金融業投資部位評價利益提升,以及新台幣回貶減緩壽險業匯損壓力。

展望2024年,今年銀行業面臨較高基期,雖新台幣放款維持穩健成長,不過,目前外幣放款仍較為疲弱,且較高的利率吸引存戶將存款移往外幣,存款成本壓力拉動資金成本維持高檔,部分銀行外幣利差已出現下滑。

不過,之後若開始進入降息,先前因利率過高而縮手的企業投資意願有望增加,帶動資金需求提升,即使外幣利差收窄,仍高於新台幣利差,銀行可透過以量補價來維持淨利差表現,因此提升外幣放款量為今年國銀重要的放款策略。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Fed)最快於6月啟動降息,全年降息幅度預估不大,對今年銀行淨利息收入受壓抑的程度有限,不過去年大幅貢獻銀行業獲利的SWAP投資收益,今年貢獻將逐漸減少。

海內外旅遊熱絡,今年1月刷卡額3,852億元,創同期新高、單月歷史第三高,僅次於前兩年的繳稅季,而刷卡金額成長,將同步帶動銀行信用卡手續費收入增加,同時資本市場的活絡亦帶動財管手續費收入。

壽險業部分,1月壽險業獲利318億元,較去年同期及前月轉虧為盈,而整體壽險業淨值在美債殖利率回跌、以及股市走升帶動下,也由去年10月的1.84兆元的低點回升了3,849億元,來到2.23兆元。目前市場對降息看法與Fed釋放的訊息逐漸一致,進入降息循環有利於壽險債券評價,可望帶動淨值進一步回升。

此外,匯兌為影響壽險獲利的重要變數,國內壽險公司每年花費高額成本避險,去年花費在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的成本即約3,600億元,今年估計將超過4,000億元,因此近期業者也提案建議,拉高外匯準備金「提存率」、「沖抵率」,藉以調降避險比率,若金管會允許,估計一年可省下千億元。

2022年因Fed暴力升息、股債雙跌,金融業未實現損失擴大,需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壓縮2023年的配息空間。2023年銀行受惠SWAP交易,獲利表現佳,且債券殖利率回落,使金融資產評價損失大幅收窄,可部分回沖2022年的提存金額,因此今年金融股配息能力大多有所改善。

不過,銀行去年獲利亮眼、基期較高,且降息影響銀行中期利息淨收益表現,故現金殖利率較高的銀行股或銀行為主的金控公司較能獲較得市場青睞。此外,2024年可聚焦在動能轉強的壽險、證券及票券相關的金融股,但需注意壽險業因接軌新制度面臨的資本挑戰以及匯率風險。(作者是第一金投顧董事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陳奕光,第一金投顧董事長。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股海自由行/台股翻多 掌握驚喜行情
下一篇
AI伺服器、塑化 盤面亮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