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點子農場/地方創生 向日本取經

本文共1269字

經濟日報 吳仁麟(點子農場創新顧問公司執行長)

高雄蚵仔寮漁港邊的酒紅夕陽下,我和余嘉榮喝著來自日本新潟的燒酎,那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朋友送來的禮物。

十年前,余嘉榮和朋友在台南創辦《透南風》,這本雜誌一直是台灣地方創生的指標媒體,倡議人回歸土地與土地回歸自然的主張。2012年,他在家鄉高雄梓官蚵仔寮漁港舉辦獨立搖滾音樂祭,透過長期且持續的大小活動為土地注入人文和經濟的能量。

最近,余嘉榮參考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經驗,協同高雄海線的創業家朋友們提出了「蟯港內海倡議」,結合藝術和生活資源推動地方創生。過去十年來,台日雙方在地方創生的藝術家密切交流,許多台灣藝術家甚至受邀到日本展出作品。未來,余嘉榮也期待有更多日本藝術家來台交流,像是把草間彌生的南瓜搬過來。

蟯港內海位於高雄北方,指的是茄萣、湖內、路竹、永安、彌陀等地。余嘉榮打算邀請藝術家、料理師、作家、攝影師攜手,串連的蟯港文化地景及社區人脈,與地方居民共同參與,同步發展文化藝術、生態和產業。

日本新潟縣的十日町市與津南町兩市合稱為「越後妻有」,每年有一半時間積雪高達三公尺以上,是知名作家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距東京約兩個多小時車程,面積約760平方公里,相當台北市的2.8倍。

如同日本許多偏鄉一樣,越後妻有長期面臨人口流失和高齡化的挑戰。2000年開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每三年舉行一次,每次展期約50天。歷經20多年的經營,這裡已經成為全日本的地方創生模範地區,每次展期都吸引2,000多位國外志工幫忙,其中八成來自台灣。

策展人北川富朗也接著策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房總國際藝術祭」、「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奧能登國際藝術祭」,創造一系列以藝術推動地方創生的作品。他認為,藝術是一個媒介,現代藝術除了在都市的美術館和藝廊展出,也應該能到鄉村推動地方創生,讓藝術家和村民共同完成作品。透過藝術,創作者和觀賞者也會更加了解歷史和環境。

長久以來,不管台灣或日本的地方創生都面對著同樣的挑戰,如何以在地的文化和歷史資源為經濟加值,以及讓年輕人走進地方參與生產和經營。日本過去20年來以藝術祭推動地方創生,顯然是很值得台灣效法的經驗,以下這幾本書都提出相關的觀察和分享:

《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從提出構思、促成藝術家和當地居民的共同參與,到創造吸引160萬大地藝術展。北川富朗現身說法、匯集歸納十種創新思維,分享如何藉藝術超越地區、世代與領域的隔閡,串連起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合作。

《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2019年,行政院宣布當年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將其定位為等同國安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當時擔任國發會的主委陳美伶擔任政府推動地方創生的最高主管,這本書回顧她如何創造地方的工作機會、吸引都市人口回鄉發展,並且培育下一代認同故鄉,在地發展。

《熱海重生》:熱海曾經是日本最有人氣的觀光區,1960年每年有530萬人造訪,這個數字到2011年只剩246萬。但是到了2015年,熱海卻迎來308萬人,這在人口愈來愈少的日本是難得一見的奇蹟。當時擔任熱海市觀光協會理事的市來廣一郎在這本書裡分享熱海如何重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策略/優化人力配置 提前配套
下一篇
行銷策略/減法哲學 提升營運效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