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臺鐵公司化 要拚營運轉骨

本文共56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因提升警戒和民眾擔心受到感染,各大眾運輸工具營運受到強烈衝擊,國內各軌道事業路線最長的臺鐵,載客量也受到極大的影響,而在疫情過後高鐵和機場捷運率先強力復甦,去年前十個月運量均超過疫前2019年的高峰,但臺鐵運量則恢復到疫前的九成一,不過臺鐵今年元旦改制為國營臺灣鐵路公司,改制後新進員工不具公務員身分,用人可更彈性,而土地資產開發的法令也予以鬆綁,整體營運狀況令人期待。

臺鐵路線環繞全台,短程的區間列車、長程的城際列車班次相當多,在各大眾運具中應具有競爭優勢,但因臺鐵設備老舊,又有龐大的人事包袱,在都會區捷運、高鐵、國道客運、航空的激烈競爭下,運量很難大幅提升,日均量40多萬人次,後來交通部積極推動臺鐵捷運化、推廣鐵道旅遊,運量才明顯拉升。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低票價策略,2012年起,臺鐵在通勤旅客量激增下,日均旅客量首度突破60萬人次,疫情前2019年日均量達64.6萬人次,創臺鐵歷史最高量,但2020年1月中下旬疫情爆發,運量驟降,2021和2022年日均量都跌到46萬,直到2023年才再度回升,尤其7月1日開始實施的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後,讓臺鐵增加不少運量。

不過,臺鐵票價已20多年無法隨著原物料、薪資和電費上漲調整,本業很難獲利,不少人期待臺鐵今年公司化後,可有不同的營運策略,讓臺鐵得以由虧轉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0225 每周一勢重要圖表
下一篇
非典型就業人數 逼近80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