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普發6000元與最低工資連七漲

普發6,000元與連續七年恣意調漲最低工資,說穿了,就是討好選民,賺取選票,完全妄顧公平正義,更是扭曲資源配置。圖/本報資料照片
普發6,000元與連續七年恣意調漲最低工資,說穿了,就是討好選民,賺取選票,完全妄顧公平正義,更是扭曲資源配置。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1116字

經濟日報 丁予嘉博士(經濟學家)

1938年,美國開最低工資立法的先河,至今已八十多年了。台灣也早在1968年立法,規定每月工資不得低於每月600元。目前,地球上,每一個國家,都有最低工資的立法。為什麼大家都做同樣的立法?沒有例外,原因簡單,最低工資的目的是要消除極端的貧窮。對於這個神聖目的,經濟學家沒啥好爭論的。但是,經濟學家對最低工資的態度,卻值得討論。試問:1. 這種立法真能消除貧窮嗎?2. 是否有更具效率的替代方案呢?顯而易見的,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能!」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有的。」

理論上,工資是在競爭的狀態下,按勞工的邊際生產力來決定的。若最低工資高於生產力,則僱主會選擇不聘任,或用其他方法來降低成本;反之,若生產力高於最低工資,則僱主願意付出高於最低工資的薪水,用以留住員工。太多的研究顯示,政府用操弄價格(工資)的方式,干預勞動市場,對就業總量,不但沒有幫助,若操弄過度,最低工資被抬得太高,則更有造成大量失業的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經濟學博士出身,擁有豐富金融實務資歷,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予以融合,透過理論架構對實務進行分析,輔以國內外的經驗值,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頗受政府單位重視。

上一篇
永續資訊揭露的三大挑戰
下一篇
讓台灣扮「虛擬垂直整合者」關鍵角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